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四川新闻网推出《博物馆有“画”说》栏目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8-15 15:53

开栏语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俯仰上下五千年,中国书画艺术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传递中国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在四川,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5月23日,以“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正式启动。“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是青年人的担当和信念。

为更好地传承传习书画艺术,展现“笔墨四川”的魅力,即日起,四川新闻网推出《博物馆有“画”说》栏目,联合四川各大博物馆、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精选部分馆藏书画精品,通过手绘动画+视频的呈现形式进行阐释、解读,带您踏破时空,跨越历史长河,领略璀璨千年的笔墨之美。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8月9日讯(记者 谢川霞)盛夏,浣花溪公园旁像一本书倒扣着的这座建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沉稳、厚重。

“这是2009年落成的四川博物院新馆,书画藏品量有6900余件,纵贯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四川博物院公众服务部王姝颖带着记者一行拾阶而上,穿过大厅,来到了张大千艺术馆,“这里也叫大风堂,取自张大千和兄长张善孖共同创建的画室名。”

四川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张大千作品最丰富的博物馆,相关书画作品共计655件。尤其是张大千临摹的276幅敦煌壁画中,有183幅被川博收藏。王姝颖介绍,这批藏品中,就包括了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临摹初唐璎珞大士图轴》。

走近展柜,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初唐的璎珞大士像,菩萨头戴宝冠,斜穿天衣,脚踩莲花,面相丰圆。大士像下半身穿着半透明的红色裙裾,可以清晰地看到腿部线条。“这是采用的套染技法。”王姝颖指着璎珞大士像裙裾褶皱部分解说道:“这里也是关注的重点,这衣纹层层垂下紧贴若隐若现的腿部,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刚从水中走出来。这是运用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曹衣出水。”

《临摹初唐璎珞大士图轴》人物形象饱满生动,作品线条繁复,赋色浓艳又不失端庄,是张大千敦煌临摹壁画之一,与馆内其他单元展出的张大千早期文人画风作品有着鲜明对比,宛如隔着一条时光隧道。“这和大千先生的敦煌之行密不可分。”四川博物院典藏部何家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

千里之外,蜀地与敦煌遥遥相望。将时间倒回1941年,张大千一行20多人在漫天黄沙中辗转抵达敦煌,在此地停留两年零七个月,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还对石窟内容做了详细记录。此时的张大千已扬名画坛,但他却毅然决然变卖家产、携家带口,开启敦煌苦旅。“在当时,文人画多用水墨,轻视色彩和技法,张大千一心想探索中国绘画技法。”何家欢说。

敦煌之行后,张大千画风大变,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在仕女人物上可以清晰看出来,前期仕女人物柔美纤细,后期变为丰腴健美,充满力量。”据何家欢介绍,敦煌壮阔了张大千的胸怀,使得他后期能画出气势磅礴的泼墨山水画,也正是敦煌之行使张大千借古开今成为一代巨匠,而且使早已失传的晋唐绘画传统重回中国画坛,形成了一次中国绘画的“文艺复兴”。

四川博物院游客数据显示,张大千艺术馆备受追捧。王姝颖说:“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游客都是冲着张大千艺术馆来的。”记者还注意到,馆内设有可以临摹张大千书画的触摸屏供游客体验,游客还可以免费下载关于张大千艺术成就的学术文章,甚至还能根据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和电脑进行游戏对阵厮杀。通过一系列创新表达,张大千的珍贵画作由此变得更加生动。

文物从方寸展厅走向大千世界,人们从五湖四海涌入一方馆舍,这样古今天人交汇碰撞的美好场景,离不开“馆”与“人”的双向奔赴。当博物馆与公众走得更近,终将汇聚成激发文博活力、涵养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  工作QQ:2136693690;联系电话:028-86636065

法律顾问: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29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