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新闻数据
新华网炫知传播力分析系统显示,今日互联网传播力前五名分别是:
二、热点话题辑要
打热水也有APP 舆论:强制使用的APP是服务还是裹挟大学生?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据媒体报道,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APP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网民“小付”:一是很麻烦,下载这么多APP也就一两个有用;二是这些APP良莠不齐,有的变相推广付费功能,有的含大量广告。
@西财智库研究员易鑫:当前大量APP进高校,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商业模式,其流量经济造就了巨大的广告宣传平台,因此这些APP多涵盖大量游戏、购物,甚至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品广告。
@西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周晓明:学生时代是孩子们接受校园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广告等过多的商业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养成。更需要重视的是,前述情况不只出现在高校里,还出现在了一些中小学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高校引进APP时要理性且谨慎,不能为了迎合信息化潮流引进一些粗制滥造的APP,应以签订协议等方式,改善APP使用环境,规范商家广告。
@北京青年报:高校等教育管理部门,对于校园APP的推广使用不能过于简单机械地一哄而上、一刀切,盲目追求高校管理的APP化,应根据和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校园APP的使用有所甄别、取舍,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校园APP使用的选择权,而不是简单利用行政权力去强制使用。与此同时,针对校园APP中存在的各种乱象,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介入,严肃依法纠正查处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违法问题,确保校园APP市场的规范和有序。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 工作QQ:2136693690;联系电话:028-85508997
法律顾问: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29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