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24 10:30

成都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图为格罗方德晶圆代工厂建设现场

这是一次吸引世界目光的盛会,这是历史翻开的崭新一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开幕。千里之外,所望相系。相隔1500公里,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来的声音,在成都高新区同频共振。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初心不改、筑梦前行,是成都高新区发展的方向。勇担历史使命,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下,成都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会场外,找准定位,努力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征程、勇拓新,成都高新区已在实践的行动中启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摘自十九大报告  

17台塔机分散排开,3台吊车保持队形,运转不停……近日,记者来到项目工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明年3月前将完成项目建设……这座位于高新区西部园区的格罗方德晶圆代工厂——Fab11,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届时将改变成都乃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版图上的布局。  

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支持以电子信息为首的三大主导产业提能升级,目前,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除了格罗方德,这里还聚集有英特尔、戴尔、联想、德州仪器、京东方、富士康、华为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今年1-8月,成都高新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33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  

成都高新区在继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致力于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为新千亿级产业。会议期间,在成都的南部,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正式签约——由国际制药巨头辉瑞制药和中国科学院旗下的科辉创新与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新药研发项目将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首批投资规模达3000万元。未来,这里将诞生代谢、炎症和癌症相关疾病方面的新型药物,这些新药有望实现“成都造”。  

自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实施共建一年半以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引来3个诺奖团队、2个两院院士团队、18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累计签约项目70个,招商引资金额超过900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之外,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新区整个产业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增长点。1-5月,成都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迅猛,实现产业增加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23.6%。同时已聚集大数据相关企业超过150家,涌现出大批优秀人工智能项目,覆盖教育、客服、导盲、家庭陪伴、法律咨询等领域。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成都高新区正以增强供给能力、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环境、扩大公共供给为方向,以促创新、优产业、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汇聚资源要素 创新活力加速喷涌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摘自十九大报告  

8月29日,成都举办首批“蓉城人才绿卡”发放暨“蓉漂计划”专家颁证仪式,为全市296名在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和“蓉漂计划”专家等发放成都市首批“蓉城人才绿卡”。首批获得“蓉城人才绿卡”的专家中,成都高新区有165人。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成都高新区深知,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40.3万名。  

此外,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成都跃升为最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海归第三城”,而成都高新区正是海归人才集中创业的热土。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柔性”引进诺奖得主5人,聚集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105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81人。  

企业是市场主体,科技型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为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成都高新区不断加大高新技术服务力度。  

9月,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超市正式开业,在这家“不寻常”的超市中,被摆上货架的是各种科技服务,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需“选购”。同时,超市构建了“1个旗舰店+N个分店”的布局,将区内丰富而零散的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在一起,将孵化器、政府部门、科技服务提供者与创业者串联起来,发挥其“1+1+1+1>4”的效果。  

此外,在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截至今年上半年,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49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00亿元,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2亿元,为1.6万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资源要素聚集之下的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加速喷涌。今年1至8月,全区登记各类型企业共计101081户,注册资本8928.38亿元;个体工商户36970户,资金总额26.40亿元。其中,新登记各类型企业21418户,按工作日计算,日均新增企业121户,这意味着平均3分多钟就会有一家企业诞生在成都高新区。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摘自十九大报告  

发端于成都高新区,见证中欧合作进程十余载,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欧洽会”)这一中欧创新交流合作的盛会,本周将迎来第十二届的召开。作为开幕式上的重头戏,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ENRICH中国西部中心”揭牌仪式将举行,该中心将入驻中国—欧洲中心,成为ERICENA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分中心。此外,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与成都高新区将共同启动索菲亚科技园中国创新中心和成都高新区(欧洲·法国)创新中心双中心,入驻中国-欧洲中心的机构及企业代表还将签署入驻协议。  

以欧洽会为代表,成都高新区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此过程中,ICON·云端的建设也正式启动。今年5月,伴随着2017成都创交会的举行,这个名为“ICON·云端”的建筑,肩负起了自己的新使命——“中国-欧洲中心”在这里正式启动。  

致力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和中国西部对欧全面合作的新窗口,“中国-欧洲中心”将成为欧洽会的永久会址。目前,“中国-欧洲中心”室外景观绿化全面打造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建设和室内装修已接近尾声。  

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更是四川内陆开放的桥头堡。

今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被确定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从诞生之初就赋予了“创新”与“开放”内涵的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走过首个半年时光。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交出开局之年的半年“成绩单”:首创知识产权“双报制”、发行银行间市场“双创”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获全国推广、推出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截至9月30日,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1067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017.21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0556户,注册资本(金)1010.76亿元;外资企业123户,注册资本(金)6.45亿元。

下一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按照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法,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认真准备迎接国家商务部的考核,力争在自贸试验区考核前再出成绩、出亮点。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成都高新区,与世界更紧密地相连。(记者 缪琴 宋妍妍 摄影 马丁)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  工作QQ:2136693690;联系电话:028-86636065

法律顾问: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29961号